霍乱预防控制知识
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,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。它可引起流行、爆发和大流行。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、呕吐、大量米泔样排泄物、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,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。由于霍乱流行迅速,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,危害极大,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,对治疗本病和预防本病的扩散蔓延有重大意义
临床表现
潜伏期 数小时~7天,起病急,100%的病人有腹泻,腹泻为无痛性、无里急后重感,每日大便数次重者难以计数。初为黄水样,不久转为米泔水样便,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,并伴喷射性呕吐,由于剧烈泻吐,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,轻者口渴,眼窝稍陷,唇舌干燥,重者烦躁不安,眼窝下陷,皮肤干而皱缩,失去弹性,嘶哑,四肢冰凉,体温下降,脉搏细弱,血压下降,如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。
传播途径
霍乱一般是通过被污染的水、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。
水传播:水是霍乱病原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历次较广泛的流行或暴发多与水体被污染有关。因为水,特别是江河水、沟渠水、池塘水、浅井水和港湾水等极易受到粪便等污物的污染,如洗涤病人衣物、倾倒吐泻物,船上渔民排泄物直接下水以及通过河道运粪等,直接污染水体。
我国广大农村的改水问题尚未完全解决,加以夏秋季节有人经常饮用生水,用生水漱口、洗刷食具、浸洗蔬菜、瓜果、水产品等生冷食品,都可以增加经水感染的机会。经水传播的特点是常呈现暴发,病人多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,在人群免疫水平较高的地区,也可断续出现散发病例。
接触传染:患者如厕后,霍乱弧菌就会粘在手上。健康人若与患者或带菌者接触,如握手或使用其用过未经消毒的物品,霍乱弧菌就可传播给健康人。此时若不注意洗手、消毒等个人卫生,或直接用手拿取食物,就可能导致霍乱的发生。患者或带菌者接触了食物,霍乱弧菌就可粘在食物上。人若吃了这些食物,就可发生霍乱。
食物传播:吃腐败变质的食物;碗筷、刀、砧板、抹布未消毒:生熟食品未分开存放;海鲜食物(河海鱼类、虾蟹、贝壳类等)未煮透等都可造成传播。
苍蝇传播:苍蝇被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或呕吐物污染后,身上就粘染了霍乱孤菌。借助苍蝇的携带霍乱弧菌污染食物或饮水器皿,使之受到污染。
预防霍乱的主要措施:(1)不喝生水;(2)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;(3)使用洁净的器皿,饮用安全卫生的水,瓜果蔬菜使用前要彻底洗涤;(4)碗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,刀、砧板、抹布也应严格消毒:(5)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;(6)消灭苍蝇:(7)饭前便后洗手;(8)海鲜食物(河海鱼类、虾蟹、贝壳类等)要煮熟煮透。
得了霍乱后怎么办?
在流行季节,患者如出现腹泻,应立即到就近医院的腹泻病门诊就诊,向医生详细叙述发病前5天内活动和外出就餐情况,与类似病人的接触史;发病前5天内有无吃可疑的食物,尤其是海(水)产品、生冷瓜果及其食用时间;个人生活习惯、卫生条件及其他活动情况。
若怀疑患了霍乱,应遵医嘱留院观察治疗,按要求做相应的化验检查,并配合医院做好隔离消毒工作。